从一开始爬上门吊操作室手脚发抖,到现在成为铁路杭州工务段技术最过硬的门吊司机之一,95后王俊戈说,要感谢这些年来不服输、不放弃的自己。
正午,铁路杭州工务段基地一片繁忙景象,初夏的日头照得门吊驾驶室金属外壳微微发烫。门吊司机王俊戈正专心致志操作着手柄,推动着眼前这台“庞然大物”往返穿梭吊装铁路养护维修专用物料。在驾驶室正下方20米处的地面上,工友们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物料装卸、拆钩作业。“往前移动5米,吊装到位……”伴随着地面和空中的精准呼唤和准确操作,一件件崭新的铁路道岔、轨枕、钢轨被平稳地吊装到列车上。这些铁路物料将由轨道车从铁路杭州工务段基地运往省内各处铁路施工维修作业站点,用于及时更换伤损轨件设备,确保铁路设备处于健康良好状态,为铁路“大动脉”的安全平稳畅通保驾护航。
今年27岁的门吊司机王俊戈来自衢州,是铁路杭州工务段为数不多的95后。2017年入职的他现在已经是这台数百吨“庞然大物”的操作手。
铁路杭州工务段基地负责省内近1800公里高普速铁路养修物料的运输任务,月均开行列车运输趟数近200列,而每一列轨道车的正点开行都离不开门吊司机的精准吊装作业。从新手小白到能够熟练完成铁路门吊作业,王俊戈付出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近20米高的门吊驾驶室,是基地的制高点。从下往上看没感觉很高,可真正到了上面,俯视整个场站就能真切体会到腿脚发软、手心冒汗,初来乍到的王俊戈也不例外。
然而,克服心理恐惧仅仅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何让这个上百吨的“大家伙”在自己手里乖乖听话,最终达到人机合一、举重若轻,着实让王俊戈费了一番苦功。
“取得技能证书后,就能独立上岗了,但由于门吊本身重量很大,移动起来会有惯性,再加上驾驶室视角局限等原因,常常出现停车后吊物和目的地相差甚远或吊物高度过高等问题,来回调整耗费大量时间。”上岗没多久,王俊戈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在书本中查找问题的成因,学习理论知识;向身边的同事、师傅多看多学,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方法;再加上业余时间的反复练习……王俊戈面对难题时选择直面出击的态度,都被同事们看在眼里。
业余时间,大家总能看见王俊戈的身影出现在门吊驾驶室。从各项检查到解除防风装置需要逐项完成:吊钩挂上钢丝绳,给自己设定目标,让钢丝绳能够以合适的高度越过障碍物,准确地落入目标点。“这需要对中间所有障碍物的高度、目标点位置有准确的判断,如果钢丝绳触碰到障碍物,就代表着吊物会发生碰撞,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会总结经验教训,甚至会骂自己一顿。”王俊戈说,每一次失败的经历,每一次没有竭尽全力的情况,都得牢牢记在心里。“即使钢丝绳没有触碰,也要几次甚至十几次才能成功,而一次的成功就能激励我继续为下一次成功而努力。这样的加练通常要持续到视野已经开始不清晰的时候才会结束。”王俊戈说。
向老师傅学习、向技能水平高的同事求教,一次又一次地练习让王俊戈总结了不少经验,练就了不少本领。如在吊运过程中,根据门吊运行的速度和吊物状态,适时进行跟车操作,使吊物能够平稳、准确地停在目的地上空。当吊装目的地较远时,王俊戈会根据目视观察,提前标定前方参照物,依据参照物停车,使吊物能够和目的地在一条直线上,只需运行小车即可使吊物平稳停在目的地上空。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因大车短距离运行造成的吊物晃动,减少了安全风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半年的锻炼磨合,王俊戈不仅能娴熟地上下门吊驾驶室,还练就了在空中精准操作门吊零偏差的“独门绝技”,大大提升了铁路养修物料的装卸效率。
铁路杭州工务段运输车间主任沈斌伟表示,作为铁路系统的特殊工种,铁路门吊司机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技术,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强大的毅力,还要与轨道车司机默契配合。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加强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实作”综合能力提升,让更多青年为铁路“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助力省域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贡献青春力量。